2013年11月21日星期四

兩極化

我們經常說貧富兩極化。我認為在香港也有學生兩極化,工種需求兩極化的現象。我的女兒現正修讀大學最後一年的課程,早在今年九月份開學後馬上開始申請工作。她雖然曾在一間投資銀行當過暑期工,得到一個「回去聘請」(return offer) ,但最終她還是拒絕了這個聘請,把機會留給有興趣的人。她申請了差不多十份工作,與她的同學相比,原來她已屬申請數量較少的一類準畢業生。 

我任職的會計師樓每年都會投放很多人力、物力到本港各大院校作招聘演講 (recruitment talk) ,目的是吸引有興趣從事會計工作,並且成績優異、反應敏捷、對答如流的「尖子」學生,選擇加入我們的公司。此外,平時也有很多親戚朋友聯絡我,希望能為其子弟引薦到公司當暑期工或者長工的機會。那些被認定為優秀的學生,似乎會被幾大會計師樓爭相取錄,但對另一些學生來說,進入「四大」就好像難若登天。
 
又有很多人說,如有學生在進入大學前請教他們應如何選科,他們會建議視乎同學畢業後的出路打算。另外有些人則認為大學選科本來就應當跟從自己的興趣來抉擇,和將來的工作未必需要有很大的關係。大學生活主要是讓我們學習到思想技巧,一些人際關係和一些尋找答案的方法,不一定要學習一些專門技能,以求獲得某方面的工作。就如律師、醫生等,在美國的大學求學時,也不能先選定修讀這些專科。但是香港的大學情況卻有所不同,醫生和律師往往在唸大學時已經選定了擬進修的課程。我們聘請的畢業生雖然不是必須主修會計的,但是如果不是主修會計的同學,在應考會計師資格試之前必須先修讀一個轉型課程 (Conversion Course) ,才能参加會計師資格試,而會計師樓亦規定同事在晉升經理前已考取到會計師的專業資格。我亦留意到有些同事在可選擇的情況下,往往喜歡選擇一些主修會計的畢業生作為自己的下屬。

在競爭激烈的香港,很多人會把所有的事情提前做好,所以如果只是從就業的機會着眼,你選修的科目應當和將來的工作要有關係。很多學生早早已裝備好自己,再加上校內優異的成績,以及優越的面試表現,便有機會找到自己心儀的工作。

現時畢業生申請工作,往往把時間推得很早。本地學生明明最早也要七月才畢業,前一年的九月份已經開始張羅,參與林林總總的測試,由網上考核至集體評估,甚至有一些個案分析,最終至各式各樣的面試。就算是成績較好,對答較流利的人,也未必有必勝的把握,一些同學常感到很難找到一份自己心儀的工作,花了好幾個月也沒有著落。同時,也曾有同學告訴我他曾經同時獲得幾間公司的聘書供選擇。

有些工作有條件千挑萬選各式各樣的人才,亦有在規模較小的會計師樓工作的朋友告訴我人才難求。最近有人告訴我酒樓的洗碗工作最難聘請人手,更甚的是聽說有酒樓僱主願意提供二萬多元月薪也未能聘得專責洗碗碟的工人,可見社會上似乎出現了不少未能配對的情況。

為人父母,當然希望自己的子女找到一份既感興趣又有前途的工作,這樣可能就要從他()上哪所大學,修讀哪些科目,甚至一直追溯到他() 所讀的小學或幼稚園!無怪乎很多家長都對一些名校小學或幼稚園趨之若鶩。聽說考進這些學校的考核方法和面試題目也是層出不窮呢!


(轉載自Career Times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