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7日星期四

文字和方言

很多人認為女孩子一般來說較有語言天份,這並非是性別歧視的問題,同樣亦有人認為男孩子一般在數理方面表現較佳,當然兩者也有例外。在香港這個國際性都市超過百分之九十的人也是説廣東話的,近年通過和內地不論是工作上或社交上的交流,普通話逐漸普遍,兩文三語更成為我們經常掛在嘴邊要學習好的溝通工具。近年有眾多的爭議,到底應用母語或用英文教學?又或學習普通話和廣東話,哪樣比較重要?

兩文是指英文和中文,中國只有一種文字,這是很多人認為我們比印度優勝的地方。印度難於真正統一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們有不同的文字,而中國文字只有一種,亦即漢字。三語即英語、普通話和廣東話。我熱愛廣東話,它是我的母語,自少父母亦會帶我外出看廣東粤劇,曲辭的典雅優美,影響了我往後對學習中文文學的濃厚興趣,繼讀詩詞。唐朝的語言偏近現在的廣東話,所以用廣東話朗讀唐詩亦會特别傳神,而且押韻。廣東話有九聲,説歪了便會產生很多笑話。有幸對我影響至深的中文老師從我讀中四時便開始教我調廣東話的九聲,每堂也會抽問學生,而我亦在女兒小時候便開始教導她廣東話的調聲,故女兒小一時已學懂了。學好普通話亦是非常重要的,這種無論在中國内地或海外華僑一般都認識的語言最大的優點是它一般説出來的已經是書面語,如果不是從小教導女兒中文,我亦不會察覺到用廣東話作方言的人,在作文時的確有吃虧之處。廣東話確是傳神,但很多時都不能直接把我們的口語寫入文章,須一些轉化為書面語才能運用

同時學好英語、普通話和廣東話有多難呢?歐洲人很多都會懂四種或以上的方言,從小學習語言,功效會比較快,我認為從小便應先學好自己的母語,在香港來說即是廣東話,再加上普通話和英語,對小朋友來說應不太困難。困難的是如何學好中文?中國文字的六種造字方法,簡稱「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雖然明白這六種造字方法,但要認識某些中國文字,亦會覺得困難。當然亦有一些中文的教育家會有特別方法教授認字,但是中文的句式結構亦要有一定的規律,要學得好並非易事。要求更高的還有中國的四字成語,以至諺語。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成語詞典,我還記得我小學時代見過諺語詞典,現在已經好像沒有出版了。我還記得在一字目錄下的首三句:「一言以蔽之」,「一身都是膽」,「一鼻孔出氣」........... 現在已經找不着了。最近朋友傳來《大粵港諺語》,以一幅圖畫記載八十一個廣東話俗語,甚是有趣,創意無限,不失為讓大家學習諺語的一種方法, 不過內容當然不及我以前見過那本書面語可用的諺語詞典豐富。
 
最近有很多討論關於我們中學的文憑試應否設有範文,意即是否提供指定文言文篇章讓考生學習和背誦。我覺得背誦和理解是沒有抵觸的,前幾年為了鼓勵學生不要「死讀書」而着重理解,故此會考課程取消了範文,而着重考核對文章的理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時也會偷!」我認為如果能背誦一些古典文章,就算最初不太明白箇中道理,但到年紀漸長遇到有關情景時,自會領略。聽說一些國際小學在中文科的學習範圍增設背誦近年內地流行的《弟子規》,想也是這個道理!
 
在香港要學好中文科,師資也是一個問題。反而一些英文私人補習,因有很多外國聘來的外籍教師或是一些隨丈夫來港公幹的外籍妻子,他們亦能勝任。我希望香港能維持廣東話的特色,另外要别人尊重我們的方言,我們也得對自己有要求,例如對「咬音」要有要求,務求自己和下一代也能做到字正腔圓,減少「懶音」,同時亦鼓勵大家多以普通話交談,最重要的是學好國際通行的英文之外,亦要花工夫學好我們本國的文字、文學和歷史!
 
(轉載自Career Times Online)
 
Please do not reply to this email. This is only a system generated email to notify subscribers of the new blog article.